Share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主辦的「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透過生涯發展項目促進青年自主及身心健康」的實踐社群分享會於2025年1月17日透過網上平台圓滿舉行。

是次分享會總共有105名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參加者出席,他們分別來自香港、中國大陸、加拿大、南韓和英國。

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以下嘉賓擔任主講者,包括:明愛賽馬會黃大仙青少年綜合服務督導主任余啓明先生、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會禮賢會彩雲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助理主任 (兒童及青少年)龍思穎小姐、首爾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李奉柱教授、西安大略大學社會學系榮休教授James Côté 教授。 

各位講者的演講強調了在支持青年生涯發展中,個人自主、心理健康以及主觀幸福感的重要性。

 余啓明先生和龍思穎小姐是黃大仙聯網的社工代表,他們介紹了一個名為We.CLAP的項目,是將心理健康融入生涯發展旅程的先驅性計劃。該項目通過創意藝術作為情感表達、自我探索和關係建立的媒介,專注於培養青年自我意識、情感韌性以及同儕連結。We.CLAP記錄生涯發展介入的最佳實踐,不僅為青年提供促進心理健康的工具,並幫助他們培養韌性,為長遠生涯發展做好準備。 

李奉柱教授引用Children’s Worlds (「兒童世界」)的研究調查數據,探討不同國家兒童的主觀幸福感存在重大差異的原因。研究發現,文化偏差並非造成差異的唯一原因,而時間運用、人際關係和自我是解釋兒童主觀幸福感跨國差異最重要的三大因素。該研究為相關社會政策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James Côté 教授探討了在當今日益全球化且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個人自主性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傳統規範和結構逐漸消失的背景下。他讚揚了CLAP@JC>的「青少年發展與介入框架」,此框架通過發展生涯能力、建立強大的社會支持系統以及為弱勢青年提供量身定制的機會,創新性地培養了他們的自主性。 

以上討論都強調了採用綜合和全面的策略來為青年賦權相當重要。例如CLAP@JC>和We.CLAP這類的項目提供了有效的框架,通過加強韌性、培養自主性以及支持心理和生涯發展,裝備青年創造更光明和可持續的未來。 

我們也很榮幸邀請到南威爾斯大學商學及創意工業學院歐洲青年政策教授Howard Williamson教授擔任評論嘉賓。Williamson教授強調了應該在個人成長、結構化機會和指導方面來賦能脫離社會的青年。他讚揚We.CLAP項目對於「專注興趣/堅趣」(serious leisure)概念的重視,此概念強調了藝術如何促進反思和個人發展。他還強調了社工身為促進者和夥伴的關鍵角色,幫助年輕人建立自我覺察和自信心。基於Côté 教授提出的「機會階梯」(opportunity ladders)理念,Williamson教授強調了為弱勢青年創造平等機會的必要性,並指出實踐者運用「技能勸導」(skill coercion)來激勵青年參與活動的重要性。此外,他認同李教授的見解,即自主性往往從個人生活中萌芽,但需要對青年給予支持,避免他們覺得被忽略。總體來說,Williamson教授認為這些討論再次強調了個人轉化會促使更廣泛的生活改變;此外,在應對現代疏離感和心理健康挑戰時,需要採取全面、支持性的方式。

 

Clap JC Practice Session Jan 17 2025

活動嘉賓與參加者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