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者分享
2023- 2024 大余獎學金 |
社會工作社會科學學士課程 (BSSc)
|
社會工作社會科學碩士課程 (MSSc)
|
|
大余獎學金海外實習獎 |
社會工作社會科學碩士課程 (MSSc)
|
大余獎學金
蔡樂軒同學 (社會工作社會科學學士課程二年級生, 2023-24) |
|
很榮幸獲得「大余獎學金」。 面試中我曾分享自己的成長歷程、和同學合作,這些經歷提醒着我當初讀社工的初心。 林余儷玲女士生命的故事也激勵我身處任何位置,只要有熱誠和決心,都能夠與服務使用者同行。 希望我能延續林女士的精神,成為「以人為本」的社工。 |
|
林靜怡同學 (社會工作社會科學學士課程二年級生, 2023-24) |
|
感謝林女士和余氏家族設立「大余獎學金」以及在準備獎學金時認真、以候選人成長為本設計的眾多活動。同時,我也對遴選委員會在眾多優秀的候選人中選中了我,表示至誠的謝意。 在準備個人面試的時候,我看了一篇關於林女士的文章,文章描述了她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如何關心社區,親身融入社區,站在社區的角度為社區發聲。現在我以實習社區工作者的身份參與社會工作,林女士的態度和勇氣亦會浮於我的腦海中,為我對社會工作想像的畫布上填上了又一色彩。 社工正為最多機會接觸邊緣社群的工作,如何不以行為去定斷一個人、不帶上社會主流論述的框架看待人是一重要但困難的責任。誠然,如林女士的見解,我的實習經驗亦告訴我,作為一名社工不單需要陪伴服務使用者,更需要卸下權力的枷鎖,爬下象牙塔來,接納服務使用者的成長經驗,看透社會結構和文化對他們的影響,用真誠步入他們的內心。 |
|
鄭幸宜同學(社會工作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全日制二年級生, 2023-24) |
|
在我踏入社會工作的旅程前,我曾經歷頗長時間的掙扎,思考著自己未來的路向,以及真正想從事的職涯方向。我的心理學背景讓我理解到,對於人的心理問題,可以用治療的角度處理,每節輔導均有它能夠梳理及紓解的作用。然而,在社工的學習當中,系統性視角提供我全新的認知,原來人身處的環境對於人的影響莫大深遠,當指責不在個人的身上時,似乎個人的不適症狀可以慢慢緩解。我亦感受到,互助小組那種“同舟共濟”的效果可以作為巨大的心理能量,在人們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也能積極面對。我發現,這些對助人工作的理解,無論是從哪一種理論出發,總歸是對於人有好奇,對於幫助人使命。 當我發現身邊人有著不夠美滿的狀況時,我很關心,也很想知道處理這些議題的方法。我記得與大學朋友的社交聚會中,許多人表達了對職業道路的困惑。他們認為就業市場不夠多元,畢業後難以實現自己的抱負和職業目標。這段經歷為我從事社創播下了種子。我們均是心理健康大使的前隊員,亦有提升社區心理健康的熱誠。因而我帶領大家成立一個小隊,專注於滿足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求,並點出現有的服務缺口。這項工作令人振奮,因為我們的團隊發掘這項工作的意義,同時準備自己成為致力於社會服務的未來領導者。 我從「大余」身上受到不少啟發,因為她將社會工作的價值實踐在組織和社區層面上。我相信,能夠服務小團體是服務社會的前哨站,開始問道,「能夠為你的身邊人做些什麼」是一切善果的起點。 |
|
劉錦如同學 (社會工作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兼讀制三年級生, 2023-24) |
|
多謝「大余」林余儷玲女士慷慨的捐贈,和評審們在眾多優秀的同學中選擇我,今日我先有機會在這裡分享得獎的感受。三年前的我應該很難想像,今日,我竟能有幸得到,這位素未謀面的社福界前輩,透過獎學金,給予我的鼓勵和支持,林余儷玲女士對青年人的關懷、對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的愛心、身體力行去實踐基督信仰,這份精神激勵著我,在接下來的工作同生活裡面,將這一份愛和鼓勵傳遞落去。 感恩在課程的學習中,我找到自己渴望投入的領域,而家我從事復康服務工作,服務有精神及情緒困擾的人士。雖然只是入職短短數月,但已經遇到不同類型的個案,每次與他們的接觸當中,都讓我對生命歷程和痛苦,有深刻的體會和觸動。還記得老師曾講過社工是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ur)、也是需要用心去工作的職業。我很喜歡的詩歌有句歌詞講到:「讓不朽的,溫暖的真愛,療治痛楚」這也是我踏入助人行列的初心。 最後想多謝我的天父,雖然過去成長有好多挫敗,但祂透過不同人對我的愛及肯定,堅固我的信心,我會繼續努力裝備自己,在每天一點一滴的日子裡,服務更多有需要的人。 |
大余獎學金海外實習獎
許樂賢同學 (社會工作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兼讀制三年級生, 2023-24) |
|
很高興我能夠獲得「大余獎學金」,我感到十分榮幸。「大余獎學金」對我而言就有個十分形象的象徵意義:林余儷玲女士就好像一條大魚,以她獨特的方式培育及照料著我們這些小魚——各位獎學金得主。這一份獎學金不僅僅是對我們在實習中、學術上以及社工等各方面努力的認可,更加是林女士以及其家人在持續傳遞的愛與溫暖及關懷的象徵。雖然林女士已經不在我們身邊,但她的愛和信念依然存在,不斷照顧和激勵著我們新一代的社會工作者。 在參觀林余儷玲女士的女兒Dorothy的 ESG Innovation Lab的時候帶給我不少啟發,讓我看到了社會工作中更多的可能性和方向。ESG Innovation Lab以各種前瞻性的理念及創新工具為社會提供不同解決方案,展示了我們如何活用前沿技術和方法去更有效地解決一些社會問題。當然,我們已經擁有及正在使用不同手法和介入方法,但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我們必須敢於挑戰現狀,以創意配合創新的方式去因應社會時代的轉變、去發展更多有效的介入措施和工具去取得更好的成果。 |
|
賴凱怡同學 (社會工作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兼讀制三年級生, 2023-24) |
|
我十分感謝林余儷玲女士的家人成立「大余獎學金」。這個獎學金最與別不同的是十分看重「人的本質」和「傳承」。儘管我與林余儷玲女士素未謀面,但依然能感受到她對於社會服務的熱誠和投入,而她的女兒Dorothy亦把這份善心延續,傳承這份溫暖和正能量。這份獎學金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責任,成為我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動力。 現在,我從事精神健康服務的個案輔導工作,過程中遇到很多挑戰。當我感到無力和充滿自我質疑時,我便會思考自己是如何一路走來的,包括曾經給予我幫助和比我更相信我的人。想著想著,便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具正面影響力的人 —— 就像林女士和 Dorothy 一樣,以自己的生命影響更多的生命。 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將繼續保持謙遜的心態,作出不同的嘗試來突破自己。希望能夠將這份獎勵,轉化為對社會的回饋。我相信,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回報大家的期望與信任。 |
|
湯傑媚同學 (社會工作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兼讀制三年級生, 2023-24) |
|
我感到非常榮幸能獲得這個獎項,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同時,我明白這個獎不是我一個人的成就,而是對身邊所有人的共同肯定。 林余儷玲女士曾引用《聖經》中的一句話:「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這句話提醒我們學會放下與交託。作為社工,面對無力感時,我會感到無法幫助每一個人,甚至承受服務對象的情緒。但我逐漸學會信任,堅信他們有能力面對自己的挑戰,與他們並肩同行,這亦是我在社工途上的重要課題。 最後,我會承接林余儷玲女士及其家人的熱情,為社會帶來改變。 |